全站搜索
当前时间:
文章正文
地暖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15-10-14 10:17:17    文字:【】【】【

  在本次调研过程中,尽管课题组成员在店口的大街小巷随时都能看见“xx管业”的广告牌,但多数受访者都指出:“从2012年以来,前来店口的客商比几年前少了许多,店口绝大多数水暖企业正在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中煎熬。”

  一、“地暖企业”共同的特征和现状。

  由于店口涉及地暖产品加工的企业在生产一种产品的同时还加工其他产品,为了便于表述,本报告中将店口所有批量生产地暖管、分集水器的企业统称为“地暖企业”。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这些地暖企业呈现的共同的特征和现状如下:

  (一)开工严重不足。

  无论是地暖管企业还是分集水器企业,开工率普遍不高。课题组在近30家管材企业的车间中发现,拥有2条及2条以上地暖管材生产线的企业有15家,但只有2家企业的所有地暖管材生产线在课题组调研当天全部开工。当天满开工率不足14%。在课题组走访的10余家分集水器企业中,拥有分集水器主管冲压设备的铜加工企业有6家。在课题组走访当天,所有主管冲压设备全部都开工的企业,一家都没有。分集水器主管冲压设备的满开工率不足60%。

  课题组在店口调研的数天内,当地销售规模靠前的地暖企业如“龙越”和“铭仕”,它们地暖管生产线的平均开工率不足50%。“洁利达”、“盾运”、“红霞”这三家分集水器企业,虽然有不少加工相关器件的设备在运转,但用于加工分集水器主管的冲压设备开工率普遍较低——平均开工率不足40%。奇低的开工率、低迷的宏观经济形势让当地一些人对店口地暖企业的未来感到非常悲观。一位铜加工企业负责人士预言:“到今年年底,估计会有70%的分集水器企业倒闭。”

  (二)“水暖城门店展示 带客户到工厂洽谈”的商务模式遭遇挑战。

  在店口,无论是管材加工企业,还是分集水器加工企业,他们中的80%在汽配水暖城都开有门店。“水暖城门店展示 带客户到工厂洽谈”是当地企业通用的“商务模式”。课题组调查发现,目前汽配水暖城仍然有上千家门店。课题组在走访中了解到,多年来,汽配水暖城为店口的地暖企业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客商。不过,课题组同时了解到:自2012年以来,来汽配水暖城的客商越来越少。课题组在汽配水暖城断断续续调研的几天时间内发现,整个水暖城人流稀少,不少门店一直处于关门状态,多数门店一天中连一个前来询问的客商也碰不到。有些店主选择在家里“办公”,仅在店门口留下联系电话。

  二、店口地暖管材产业现状

  (一)地暖管材企业在坚守、外迁或倒闭中分化。

  尽管地暖行业整体发展乏力,课题组了解到,那些注重品牌和品质的企业如“铭仕”、“龙越”,却日益展现出相对旺盛的生命力,并在努力做强自己的地暖业务。而那些没有品牌意识、疏于管理的地暖管道企业,多年来依靠低价优势获得订单的模式失灵,加上当地政府打击制假贩假和虚假宣传行为的力度逐渐加大,一部分企业倒闭,一部分企业选择外迁——在管材需求地就地建厂(可降低运费,使自己的产品具备价格优势)。据当地人士透露,从店口外迁的水暖管材企业中,迁到山东临沂的企业约400家,迁到沈阳的企业约100家,部分企业迁到了乌鲁木齐等地。

  (二)规模整体偏小。

  课题组成员在调研中发现,批量生产过地暖管材的企业中,绝大多数大部分企业只有一条或没有专用的地暖管材生产线。课题组根据这些企业反映的情况推算:

  2014年地暖管材销售额超过3000万元人民币的企业不超过6家;销售额在1000万元人民币 3000万元人民币的企业同样不超过6家;销售额在300万元人民币 1000万元人民币的企业不超过5家;剩下的企业地暖管材年销售额几乎都在300万元人民币以下。

  根据上述数据,课题组估算认为,目前留在店口的地暖管材企业2014年地暖管材销售额总共不超过5亿元人民币,连同外迁企业的地暖管材销量,2014年销售额不超过8亿元人民币。而这一数字,在2015年极有可能大幅下降。

  (三)舍本逐“牌”现象严重。

  课题组调查发现,店口的多数地暖管材企业在此前的很长时间内并没有把精力用在产品质量的提升和新产品的研发上,而是专注于低价竞争或“傍品牌”。据当地媒体报道,早在2010年,“店口企业已经获得超过100个国际注册商标,还有90个左右的国际商标也正在注册申请当中”。

  而课题组在调查中发现,在店口,傍名牌的现象比较普遍。公司名称或产品名称中含有“日丰”、“金牛”、“白蝶”的塑料管道或复合管道企业至少有12家。其中,公司名字中含有“日丰”的企业至少有6家。在店口,驰名商标比比皆是。但知情者介绍,这些名不见经传的“驰名商标”,多半是企业花钱买来的。

  另外,在店口请明星代言现象也非常明显。课题组调查发现,店口的地暖管品牌中,由明星代言的品牌大约有10家。

  课题组还发现,同一种地暖管材产品拥有两个甚至更多品牌名称的现象,在当地也较为普遍。如灵宇管业旗下品牌有“金牛王”、“乾牛”、“灵宇”、“汇鑫”、“企丰”等多个品牌。三伟管业生产的管材中也有“三伟”、“上海卡迪尔”、“上海梅尔兰”、“上海浦东”、“土耳其皮尔萨”等品牌管材。

  (四)品牌和品质意识在提升。

  课题组在调查中发现,尽管坚守在店口的地暖管材企业的产品质量和企业管理水平整体不高,但在多种因素的推动下,它们的品牌意识和对产品品质的重视程度在逐渐加强。

  (1)外部环境所迫和自我认识水平的提高,推动着企业开始重视产品质量。自2012年以来,当地政府对产品质量非常重视,打假力度逐渐加大。课题组在企业调研中听到最多的话就是:“这两年查得很严。”显然,当地主管部门的执法行为,客观上促使“剩下来的地暖管材企业”开始重视产品质量。(2)部分规模型企业希望跻身地暖管主流品牌企业队伍,一直在品质和品牌上下真功夫。(3)大部分小微企业在产品的应用实践中受到了教育:低劣产品造成的质量事故让这些企业认识到,如果使用不合格原料必然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作为已经扎根于店口的企业,如果总因为产品质量问题而惹官司,在邻里和乡亲面前会很没面子。这也让他们不得不开始重视产品质量。

  (五)质量把控能力参差不齐。

  课题组调查发现,店口的地暖管材企业对产品质量的把控能力存在明显差异:

  1.铭仕、龙越等极少数企业已经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管理措施,都有相对完备的实验室、检测设备以及相对成熟的生产管理办法和管理制度,积累了一定管理经验。这些企业的质量意识较高,开放性更强,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和品质把控等活动。如铭仕参加了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龙越加入了中国辐射供暖供冷委员会,积极参加行业交流活动等。

  2.另有少数企业介于家庭作坊式企业与质量型企业之间。这类企业拥有基本的管理部门,拥有部分实验室、现代检测设备。不过,这类企业对质量的把控更多地靠经验、凭感觉,缺乏完善的检测硬件和科学完善的管理方法。

  3.部分企业有一定检测设备,但并不完备,更多地是靠提高质量的“决心”和经验。

  4.大部分家庭作坊型企业毫无管理可言。这些企业大部分都是“前店后厂”型。在前面的门店里摆放自己的样品,对外展示;在后面的院子里摆放设备进行加工。这些企业不仅没有足够的保障产品质量的硬件,而且呈现以下特点:(1)生产车间和仓库一体化,产品、废品、原料随意堆放,加工环境脏、乱、差。(2)明显感觉一家人或亲戚朋友在车间和门店帮忙,老人、小孩伴随左右。 待续

  说明:更多详细报告,请关注课题组编制中的《中国地暖市场调查研究白皮书》,欢迎各界人士对白皮书编写提出建议。

 

脚注信息
友情链接:  
QQ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